夜幕降临,当白日的燥热渐渐消退,京城夜间的活力开始悄然绽放:夜市里升腾的烟火气、公园里流淌的文艺范、水岸边特有的松弛感……在霓虹与星光交织处,徐徐展开的丰富夜间经济和文化图景,为西城人解锁仲夏夜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高端餐饮店“接地气”摆摊,好食材赢得食客点赞
“Enjoy夏日金融街”夜市开启
主题画展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公园空地上,小朋友正在跟做健身操
身着舒适衣物,出门遛弯心情愉悦
小吃摊位前挤满了想要尝鲜的食客
亲水空间是夏日消暑好去处 逛夜市
星级饭店“接地气”摆展
楼宇间飘起品质烟火 当夜幕为金融街的玻璃幕墙镀上暖光,往日里西装革履的快节奏商务氛围悄然放缓,一场以“Enjoy夏日金融街”为主题的楼宇消夏夜市正热闹开场。7月21日至25日,这场夜市以美食与靓饮为主题开启第二期市集,让金融街“高冷商务圈”的固有印象,在升腾的品质烟火气中悄然焕新。
谁能想到,平日里主打高端私宴的潮上潮、唐宫、于府私厨,会把潮汕油柑汁、现制炊饼、香酥牛舌饼搬到街头?在夜市现场,这些五星级酒店及高端餐饮品牌卸下“高冷”标签,用接地气的方式与食客对话:潮上潮的土锅炊饼刚出炉就飘出麦香,于府私厨的“20元特色小份菜”前排起长队,唐宫的海鲜冷盘则用“好食材不设限”的理念圈粉无数。
“不是简单摆摊,是把餐厅的品质搬到户外。”于府私厨的王师傅一边麻利地打包烤黄喉,一边解释,“我们的牛腱子都是自家酱卤,黄喉来自牛街特供,我们保证所有原料都可追溯,有保障,就是要让大家吃得放心。”这种高端餐饮‘接地气’营业方式,正是金融街夜市的特有气质。
夜市的烟火气,从来少不了“熟面孔”与“新惊喜”的碰撞。
“烘焙控”们在这里能轻松找到“宝藏清单”。常居大众点评排行榜TOP1的JM Bakery,带着限定甜品和趣味互动游戏入驻英蓝东广场;德南面包房的德式碱水包、莫斯科餐厅面包坊的俄式列巴,以进口原料和传统工艺诠释着“正宗”的含义;来自法国蓝带的“欲望街8号烘焙工坊”,则用乳酪司康的绵密与流心蛋糕的爆浆,让行色匆匆的商务人士忍不住驻足。
微醺爱好者也有专属“清凉菜单”。顺时而饮的“古法新作”养生茶饮,以千年汉方熬出东方韵味;良水米酒的清甜、怡己巷子的冰棒与烤串,与徐徐晚风成了绝佳拍档;水果先生的鲜榨果汁摊位前总围着白领,“一杯果汁的执着”成了他们忙碌间隙的小确幸。
小吃党更能一站式打卡各地风味。一来东豆腐店的有机豆制品带着老黄豆的醇厚,LUCCA意式冰淇淋以0添加的绵密口感征服味蕾;诺小姐番茄的“番茄乌梅”“番茄Highball”则玩出了食材新花样;“街旁”汉堡,更用肉饼的焦香证明,“网红”的底气,终究是味道。
“以前下班就走,现在就想在夜市多待半小时。”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张女士捧着一杯顺时而饮的本草茶饮,坐在新增设的户外座椅上笑着说。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烟火气”更持久,第二期夜市特意增设了数十组桌椅,让食客能捧着刚买的德南面包、现榨果汁,拥抱楼宇间的晚风,聊聊当下生活。
从傍晚6点到夜晚9点,英蓝东广场的灯光越亮,人气越旺。这种“商务与生活无缝切换”的场景,正是金融街最生动的夏夜剪影。据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消夏夜市并非偶然尝试,而是金融街“楼宇经济+夜间消费”的常态化探索。从6月到10月,这里将推出不同主题的夜市活动,除了当前的“舌尖盛宴”,后续还将有“冰凉主题”“户外生活”等新玩法,可让商务街区的夜晚持续焕新。
游公园
特色活动不打烊 男女老少皆可玩 7月22日晚七点半,从陶然亭公园北门踏入园区,门口的小广场是公园夜晚最热闹的地方,西侧的健身操队伍踩着强劲节拍,动作整齐划一;东边的拉丁舞小分队以灵动舞步回应,旋转跳跃间尽显优雅;湖畔的石阶上,两位大爷支着小马扎对坐,用二胡拉出《驼铃》的旋律。陶然亭的奇妙夜,便在这片热闹里拉开了序幕。
走到吹台亭附近,耳边渐渐安静了下来。虽已是7月下旬,荷花却仍不肯褪尽芳华,花苞鼓鼓囊囊地憋着劲儿。一对情侣在岸边驻足了许久,女生转头对男生笑着感叹道:“夜晚在路灯下赏花,少了白天的喧嚣,多了份静谧的朦胧,小风吹着,简直不要太舒服。”
伴着熙攘人群与如画景致,各类文化活动也在此竞相上演。“‘2025北京公园艺术季’已正式启幕,活动从7月1日持续至8月31日。”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陶然亭公园作为艺术季的参与单位之一,为游客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夏日活动。在慈悲庵,园区刚刚结束了“我心中的革命旧址”诗词书画展。而在8月1日晚7点至8点,《美人鱼》等杂技表演将在公园北门内广场亮相。8月2日晚7点至8点,北门内广场将上演《古亭乐韵》器乐合奏音乐会。在整个8月,洒然轩还将举办《大写意·小画展》全国国画名家展……这些活动将陶然亭的夜点缀得愈发璀璨,让游客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游园体验。
在中轴线上,景山公园的夜色同样迷人。山脚下的戏剧脸谱灯笼被点亮,密密匝匝悬在空中。宣传栏四周也装上了柔和的灯带,玻璃窗里的老照片清晰可辨。登临景山公园的最高点万春亭,亭台飞檐的灯光勾勒出清晰轮廓。向南远眺,中轴线如烟花般璀璨,光影交织间,历史底蕴尽收眼底。
据了解,入夏以来,景山公园精心打造晚间游园活动。前不久,“‘盆’然心动·中轴‘景’彩”活动正式开启,200余件精品盆景集中展出,涵盖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及微型盆景等多种类型。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暑期盆景展期间,公园南门主题景观、后山景观廊、东西大墙文化长廊以及寿皇殿建筑群都适时开启晚间亮化,为游客展示独特的晚间景山文化。”
此外,万春亭等山体五亭的夜景照明也已开启,游客可体验“光影中轴”,感受晚间璀璨中轴线的魅力。每周五、周六公园西区科普园内还会举办“景山消夏夜”活动,届时邀请音乐人现场演出,搭配特色美食、冰淇淋和清凉饮品,打造沉浸式夏夜休闲空间。
漫步湖边
岸边夏夜长 依水纳清凉 暮色渐浓,西海湿地公园被夏夜渐渐包裹。公园内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岸边的树影拉得颀长,这里是居民逃离暑气的绝佳去处,一水一岸的风情里,藏着老北京最惬意的消夏时光。
西海的夜,是文气与烟火气的交融。刚从郭守敬故居出来的市民,沿着湖岸缓缓漫步,故居门前的石板路被路灯照得透亮,墙角的爬山虎垂落下来,偶有晚风吹过,扫过肩头,带着水汽的清凉。木栈道上游人三三两两,有人推着婴儿车慢慢晃,有人牵着老人的手说着家常,脚下的木板偶尔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与远处的蝉鸣、近处的蛙声交织成夏夜背景音,令人身心愉悦。
顺着岸边栈道南行,西海美术馆的灯光透过落地窗漫洒在湖面上。馆内,赵晨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展正吸引着不少参观者:画中人物或傲然伫立,或谦和浅笑,笔墨间透着一派平和气韵,恰与馆外的临水景致相映成趣。
看完画展的人们缓步走出美术馆,索性在岸边的长椅上歇歇脚,点一杯冰咖啡握在手中,看对岸的灯光被晚风揉碎在水面,化作一片摇晃的光晕。荷叶的清香顺着风飘过来,混着咖啡的微苦,成了夏夜最惬意的味道。有人低头翻看手机里拍的画作,有人抬眼望着湖面发呆,谁也不急着赶路,毕竟,这样的晚风与光影,在北京这样热闹的城市中十分难得。
从西海漫步至积水潭地铁站北侧,再一路东行,北护城河水正静静淌过,岸边垂柳如绿帘般随风轻摆。白孔雀桥上早已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转动着桥上的灯筒,彩色光晕便在桥面上跳跃晕染,引得路过的大人驻足轻笑。
“以前站在桥上,只能远远望着水,现在抬脚就能走到岸边,河水微凉,沁人心脾。”家住附近的张阿姨指着新修的下河梯道,语气里满是欢喜。据悉,去年北护城河完成改造后,河岸新增了3处梯道,顺着缓坡步道往下走,便能直达亲水坡岸。
河道两岸新添的木栈道也成了夏夜最热闹的所在。 900延米的栈道沿着水岸蜿蜒铺开,每隔一段就有一处滨水看台,几张“高脚”坐凳临水而设。有人坐在凳上和朋友闲话家常,有人靠着栏杆举着手机拍夜景,吧台造型的休息区里,三三两两的身影沐浴在柔和的灯光下,更添几分闲适。“以前晚上遛弯总绕着河边走,现在就爱往这儿钻。”居民王大爷摇着扇子笑道,栈道边的路灯亮度刚好,既能看清脚下的路,又不晃眼,吹着风,看着水,比家里空调舒服多了。
从西海湿地公园的荷叶田田,到护城河的栈道之上,西城岸边夏夜值得一游。这里有水的温柔,有树的阴凉,更有邻里相聚的热闹。漫步其中,暑气被晚风带走,心事被流水冲淡,只留下欣赏蝉鸣夜色的惬意。
打卡商圈
多元业态拼出鲜活生活图景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寻一处能纳凉、能寻味、能赏玩的去处,成了市民消夏的心头好。前不久,陶然亭街道的北京中海大吉巷商业街区正式开业迎客。古色古韵的街巷里飘荡着美食香气,热闹的广场上不时传来笑声,这片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街区,正成为西城区的消夏新地标。
7月23日晚上七点半,记者走出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东南口,热浪在这里似乎都淡了几分。抬眼望去,灰砖黛瓦的仿古街区错落有致,朱红廊柱映着晚霞,与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趣。街区立体花墙上,三角梅、绣球花顺着墙面攀援,层叠的绿意间,几只憨态可掬的红猫雕塑或坐或卧,引得路过的孩子们拉着家长驻足,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太可爱了,跟我家猫咪一样懒乎乎的。”一位穿着碎花裙的姑娘笑着和同伴说,随手把照片发了朋友圈。
过了八点,大吉中街的古建鼓乐舞台前早已坐满了人。穿马面裙的乐手敲响编钟,浑厚的古乐混着现代电子旋律漫开来,一旁的观众跟着节奏轻轻晃腿,有老人眯眼打着拍子,有年轻人举着相机记录。一曲终了,童话巨偶巡游恰好经过,三米高的兔子木偶挥着长耳朵,身后跟着踩着轮滑的小丑抛着彩球,孩子们追着跑,笑声洒满街巷。“平时下班后带娃来这儿,看表演、拍照片,小家伙玩得不想走。”家住中信锦园小区的蔺先生抱着女儿介绍说。
暑气渐消的傍晚,街区的烟火气愈发浓厚。方砖厂69号炸酱面的门店前排起了长队;阳坊涮肉的门口,服务员笑着向路人介绍:“我们推出了消夏套餐,麻酱调得更清爽,配着凉菜吃正好解腻。”下沉广场里更显热闹——露台上,年轻人围坐聊天,手里的冰饮冒着白气;宠物友好餐厅的户外区,几只小狗凑在一起摇尾巴,主人则边撸狗边分享刚买的小吃。“我最爱这里的氛围。”白领小张说,“点杯冰美式坐在这儿,看一会来往的人,一天的疲惫都没了。”
如果说热闹的街巷是“人间烟火”,那街区深处的城市森林绿地便是“自然凉席”。1.2万平方米的绿地里,乔木遮出大片荫凉,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木香。孩子们在草坪上追着泡泡跑,老人坐在长椅上摇着蒲扇聊天。“你看这儿,逛街的、遛狗的、读书的,啥都有。”王大爷指着不远处互相打招呼的邻里,“以前家附近没有这么舒服的地儿,现在好了,文化、自然、生活全融在一起,比待在家里好多了。”
据了解,这片8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里,150余家品牌商户中一半以上是首店或定制店,从米其林餐厅到北京小吃,从原创服饰到宠物用品,多元业态像拼图般拼出鲜活的生活图景。而今,当夜幕降临在这片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空间里,暑气被欢声笑语驱散,烟火气与书卷气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分外迷人。
记者邰绍峰 段雁南 张怡飒文 姜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