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 他们为城市“遮阳”
北京西城报

2025-07-29 10:57 语音播报


  入夏以来,本市出现多轮高温炎热天气。烈日炙烤下,当人们在空调房里避开室外的酷热时,还有很多人挥汗如雨坚守岗位,用默默的付出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什刹海街道快递小哥 李志勇
  “我们送的不仅是包裹,
  更是心意”


李志勇
  “您好,这里是顺丰速运,请问您要寄什么?具体地址能再确认一下吗?”什刹海景区内,顺丰快递员李志勇正对着手机耐心询问。电话那头是位河南游客:“我买了些老北京特产,位置在……”李志勇一边记录,一边引导对方描述周边标志物。
  下午两点半,烈日当空。李志勇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胡同里,阳光炙烤下的柏油路面蒸腾着热气,他的后背已洇出一大片汗渍。“今天气温接近35℃,比昨天还闷热。”他抹了把脸,继续查看导航。
  几分钟后,他在一家“老北京特产”店前停稳车。店内,游客正打包糕点和文创产品。李志勇利落地清点物品、封装包裹,汗水顺着额头滑下,他顺手扯下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地址确认好了吗?”他再次核对信息,确保无误后才将包裹搬上车。“下次可以直接留店铺电话,我们都熟。”送完这单,他的工装已浸满汗水,紧贴在背上。
  什刹海地区作为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夏季游客量激增,这也让负责该片区的李志勇工作量翻倍。“每天能走近两万步。”李志勇一边整理快递车一边说道。去年年初,他调到什刹海片区,起初也经历过“找不着北”的阶段。“现在好了,闭着眼睛都能走。”李志勇言语中透着自豪。
  下午三点,李志勇来到一处平房院落。轻车熟路地停好车,他快步走进院子,热情地打招呼:“李阿姨,我过来取件,最近身体怎么样?”确认包裹信息时,他特意放慢语速,确保老人听清。“对老年人一定要有耐心,他们有时候记不清地址,我们就多问几句。”李志勇说道。
  取完件准备离开时,李阿姨端来一杯凉白开:“小伙子,喝口水歇会儿吧。”李志勇摆摆手,指了指快递说:“车上除了有水,还有防暑药品,‘小哥驿站’就在附近,也能进去歇歇脚,很方便。”
  傍晚六点,夕阳为什刹海的胡同镀上一层金色。李志勇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开始规划最后几单配送路线。“夏天虽然辛苦,但每次听到客户感谢的话、收到他们送来的水,心里还是很舒畅的。”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李志勇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手机上显示当天步行20150步。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像李志勇这样的快递员用汗水编织着城市的物流网络。对来京游客而言,他们是“活地图”;对本地居民来说,他们是“老熟人”。日复一日的坚守让快递小哥们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如李志勇常说的:“我们送的不只是包裹,更是一份心意。”
  陶然亭街道户外施工人员 吴耀飞
  “工期不等人,
  必须和高温抢时间”


吴耀飞
  上午十点,陶然亭街道湖广会馆南侧的工人俱乐部加固改造工地已是一派蒸腾景象。热浪裹挟着钢筋水泥的气息扑面而来,气温直逼34℃。工人吴耀飞蹲在剧场内,正全神贯注地绑扎钢筋,汗水不断滴落在滚烫的钢筋上,他抬起胳膊抹了一把脸,黝黑发亮的皮肤上又添了道汗渍,“这种天气,绑钢筋最考验人。”吴耀飞说道。
  这座承载着无数市民记忆的工人俱乐部,正经历一场为期两年的“强筋健骨”手术——工程自2024年8月启动,预计明年1月底完工。项目主要承接方是中铁建设北京分公司,核心任务是对老化墙体与立柱进行加固,即通过扩大钢筋截面,为整座建筑注入新的承重力量。
  此刻剧场内的攻坚焦点,是一个庞大的静压箱体。这个由钢筋骨架编织的“呼吸器官”,未来将深藏在观众席下方,承担起整个剧场的“肺腑”功能——为座椅下方源源不断输送新风。“每根钢筋间距必须严格控制在200毫米,一点儿都不能含糊。”吴耀飞正跟着施工技术指导穿梭在场地内,协助他们反复用专业仪器核验测量数据。“最难熬的就是夏天。有时太阳暴晒让设备都热得直烫手,但工期不等人,我们必须和高温抢时间,保障各项工程的安全、高质、有序推进。”
  午后两点,烈日当空。工人们厚重的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安全帽下的脸庞,无一不被晒成古铜色。
  “80后”的吴耀飞是重庆人,最近主要负责静压箱体的加固工作。协助完成各项数据测量后,他开始回归岗位,只见他头戴安全帽,穿着荧光马甲,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就没了踪影。绑钢筋时,他的手指在钢筋间灵活穿梭,不一会儿,手套上就沾满了铁锈和汗水。吴耀飞说自己是“熟练工”,平均每天要完成近40平方米的绑扎量。
  下午四点半,成群结队的工人拎着水壶去装绿豆汤。“我们尽量让工人避开酷热时段作业,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西瓜、冰镇饮料等解暑用品。”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工人俱乐部加固改造项目开工至今,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百余名工友齐心协力,在高温下默默奉献。“温度再高,也不能影响工程质量。”这是大家常挂嘴边的话。傍晚时分,工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工地,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倦意,但眼神中却透着对项目完工的期待。
  环雅丽都环卫工人 李宏翔
  “把我这一身劲儿
  献给环卫事业”


李宏翔
  清晨六点,37岁的环卫工李宏翔骑着小电车出发了,他的专属工作车上装着铁皮垃圾箱,还码放着扫帚、抹布等基础保洁工具。此时的街道已完成第一轮清扫,他的工作是进行再次清扫,“要像‘做体检’般,全方位排查卫生死角,确保每个细节都洁净如新。”李宏翔说。从长椿街到槐柏树街,从老墙根胡同到校场胡同,李宏翔走遍广内街道的每条大街小巷,细看路线图会发现,竟组成了一个“品”字,“品质既是我们工作的要求,也是追求。”
  作为环雅丽都第四分公司的道路保洁员,李宏翔所有的工作都在室外完成。“在这盛夏天气,在外面一泡就是半天,上午还好,到了下午才是真正的‘烤验’。”李宏翔坦言,正常情况下,他们下午的工作时间从两点开始,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最怕太阳暴晒的天气,有时走在胡同里半天找不到一个阴凉地,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疼,只有戴好帽子,做好防晒。”
  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环卫工的工作不再只是清扫街面,还有铲除街边小广告、码放共享单车、擦拭健身器材……“我们环卫工对街巷再熟悉不过了,这些事情都是‘顺手’的事,我们多做一点,居民生活就能更方便一点。”李宏翔笑着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李宏翔喜欢到广内街道的暖“新”蜂巢坐一会儿,“这里有空调、休闲沙发、电视、咖啡,能安安稳稳歇口气,比在路边树荫下凉快多了。脱下工装,吹着空调喝着咖啡,特别解乏。”李宏翔说。
  入夏以来,环雅丽都公司也积极为室外环卫工送“凉”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科学调整作业时间,在午间高温时段增加机械化清扫,减少一线职工户外作业。当气温特别高时,环卫工下午的作业时间会整体往后推迟。此外,公司还通过宣传栏张贴防暑降温小贴士,在微信群推送防暑知识等方式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并为环卫工发放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西瓜、冰棍、绿豆汤等防暑物资,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与作业安全。李宏翔说:“有了街道和公司的关怀,我们干活更有劲头了,即便再热再累心里也踏实。”
  “这么年轻干环卫?”在环卫公司工作三年来,李宏翔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每当这时,他总会坦然一笑:“我有智慧,有力量,把这一身劲儿献给城市环卫事业,为美丽首都贡献一份光和热,我觉得很值!”这些年,无论是在司机岗还是如今的道路保洁岗,他用一身橙衣勾勒出忙碌坚定的身影,在广内街道书写着属于年轻一代环卫人的担当与荣光。
  广外街道物业保安 赵金刚
  “只要大家平安,
  我多跑几趟都值”


赵金刚
  夏日午后,热浪扑面而来,北京莲花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保安赵金刚顶着烈日在小区里巡逻。赵金刚今年52岁,皮肤黝黑,身体结实。巡逻过程中,他要关注楼门口电动车是否整齐,楼体外墙瓷砖有没有松动,水泵间是否正常运行……即使在闷热的天气里,赵金刚的步伐也从未懈怠。
  “这活儿其实就是得‘眼尖’,啥都得管。”赵金刚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巡逻,包括小区的主路、地库、楼道,还有车辆停放区。一天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行走。“上午从七点多一直忙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换班吃饭,准备下午工作,最热的时候公司就让大家轮着来,不能老一个人在太阳底下,容易中暑。”用赵金刚的话说“巡了八年,这片区都快能闭着眼走了。”
  到了汛期,赵金刚和同事比平时要忙碌一些。遇到大雨预警刚刚发布,他和同事就要分头巡查小区各处,地库、库房、水泵间一处不落。如果遇到强降雨,他会第一时间查看地库有无渗漏、积水,防止雨水倒灌,还要把警戒线拉到小区水池边,提醒居民远离积水区域。遇到大风天气,外墙也会第一时间拉起警戒线。雨停后,他和同事还要清理落叶和排水沟,检查集水井盖是否堵塞。如果积水了,还要和工程部配合抽水。“汛期就是争分夺秒,哪儿有险情就去哪儿。”赵金刚说,“只要大家平安,我多跑几趟都值。”
  小区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除了本职工作,赵金刚还经常帮老人拎东西,扶他们上下楼,并提醒他们注意消防安全。物业公司经理彭亚说:“小区的业主对赵金刚印象特别好,每次有新来的保安,都会让赵金刚带一带,教他们怎么更细致地服务居民。”
  连日来的天气又潮又闷,公司除了配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绿豆汤等防暑物品外,还在高温天实行错峰巡逻,避免员工在烈日下暴晒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广外街道也开展了一系列“夏季送清凉”活动,为快递员、外卖员、保安、环卫工人、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劳动者送上解暑“礼包”,在炎炎夏日给他们带去一丝清凉。
  天色渐暗,赵金刚又戴上帽子、打起精神,继续沿着熟悉的小区小路巡逻。他说:“守护好这片小区,干好自己的活儿,辛苦点没啥,能让大家住得安心,咱心里也踏实。”
  记者张怡飒 付善元 邰绍峰 王双文
  姜灏摄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