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北京西城报

2025-08-08 11:00 语音播报


  9.18,8.13,7.7,12.13,8.15,9.3……这一个个原本在日历上年年翻过的普通日子;14年,这个在无限时空和人类历史上短暂的“瞬间”,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册上,在十四亿华夏儿女的心上,烙下永难抹去的惨痛印记和永恒的纪念与思考。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有多少往事和沉思涌上心头。重温历史,南京大屠杀,化学细菌战,万人坑,活人塚,兽性杀戮,活体试验……回眸童年在沦陷的家乡青岛,身历耳闻日寇犯下的种种罪行,仍清晰如昨,国仇家恨,激愤难消。
  日寇霸占青岛。“一战”时1914年,日寇通过日德战争侵占青岛,至1922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于1938年再度攻占青岛,前后长达16年之久——1922年中国第一次收回青岛时,日寇潜藏下大量特务,并不断挑起事端,为再次入侵埋下祸根。果然,就在“七七事变”后仅一个月,日军便在青岛制造了一起几乎是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1931年“9.18事变”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翻版的“德县路事件”(即“8.14事件”)。日方借口其5名水兵在德县路遭中国人枪击二人毙命,向中方提出“抗议”,同时派10艘军舰和千余陆军陈兵沿海,伺机随时登陆,而事后通过弹壳上的日文和种种迹象查明,这起事件是日本特务机关指使化装成中国人的日本浪人所为。阴谋败露日寇并未死心。后又借口“日本纱厂”被中国军队“包围”,悍然派60艘军舰、陆战队和几十架飞机强行登陆青岛,致使青岛于1938年1月10日沦陷。从此,青岛人民陷入日寇铁蹄践踏下暗无天日的深渊。
  “七七事变”那年我才2岁,家住青岛四方镇——这里今天已是名扬四海的我国“高铁”基地——“中车”的所在地。我童年印象中,天天看到或三三两两或成队的日本兵,扛枪挎刀到处横行,时时拦住行人搜身盘查,厉声喝斥。一些建筑物上挂着“膏药旗”。叔叔嘱咐我,咱胡同南口就是日本宪兵队,出门上学要离那里远点。姐姐曾对我说,常看到衣衫破烂的穷人被抓进去,听见里面传出受毒打折磨发出的惨叫哀嚎声,还见过扔出的沾满血污的衣物。有一天,叔叔回家气愤地说,他骑车去给我重病卧床的奶奶抓药,路上经过一个日本兵站岗的大门,因未下车给日本兵“行礼”,被日本兵粗暴地拦下搜身,还遭一顿殴打。
  我家胡同邻街住着不少日本人,我常看到日本孩子欺负围打中国孩子。我六七岁时也有一次被三四个日本孩子追打取乐,惊慌中把含在口中玩的一颗玻璃球咽下肚里。一天晚上,我突然被窗外急促的敲击声惊醒,叔叔起身见窗外一个杠枪的日本兵叽哩哇啦连比划地喊着什么,原来是窗玻璃上的防空纸条没贴好。那年月,人们整天在惊恐不安、提心吊胆中过日子。耳闻目睹,在我童年心田中渐渐播下屈辱和仇恨的种子。
  我家是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七七事变”后,当铁路职员的祖父和做烟厂工人的叔父,因停工“遣散”失业,只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全家生活,娘又重病,物价飞涨。无奈,祖父带半家子人辗转逃难到平度老家,过了三年颠沛流离的日子。
  1951年,我16岁时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走进部队大熔炉。通过学习历史和多次回家从先辈的诉说中逐渐知道了日寇在青岛所犯的更多罪行,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罄竹难书!
  日寇把青岛当作它全面“吞华”战争中兵员物资甚至输入鸦片的转运站,攫取中国资源、劳工的输出港,战略上把青岛看作“华北之门户”,“中日‘满’三国锁钥之地”。在“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野心口号下,疯狂掠夺煤炭和矿石“二黑”、棉花和食盐“二白”以及工农渔林畜各种资源。在青岛设立“守备军司令部”、“支那舰队海军部”、“宪兵队”等名目繁多的统治机构,推行“保甲制”等一系列“强化治安”的法西斯措施。还专设一个“桐部队”镇压人民反抗和斗争,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大肆逮捕、残酷杀害抗日志士和无辜百姓。还在近海的海岛上设有杀人的刑场和“水牢”,被折磨致死的人就抛入大海。兽蹄至处,烧杀淫掠、穷凶极恶。一次,300多鬼子兵到道家名山崂山扫荡,对一个村子挨家逐户放火,顿时一片火海,他们还残忍地边放火边狞笑着捅杀逃生的村民。禽兽们还抢来中国幼婴儿进行手段残忍可恶的医学实验,再把尸骨装缸掩埋。日本投降后,在原“日本陆军俱乐部”旧址地下挖出这些大缸。还在各处挖出大量被日寇惨害的中国劳工遗骨,仅在新疆路、青海路一带便挖出16箱之多。这些遗骸现都已善葬,抚慰亡灵。
  青岛的码头和纺织工人,每天上班两脚一跨过“卡子门”就是进了“鬼门关”。鬼子用皮鞭、刺刀、狼狗驱使工人干活,因事稍迟到或被诬有丁点“差错”,就是一顿鞭抽、棍打、刀刺、狼狗咬。
  日寇在青岛一面进行血腥统治,一面进行文化渗透、精神奴役,建“神社”,办学校、出报纸,还奢谈“中日亲善”。我家几兄妹所上的四方小学是一所老学校,也被强迫学日语。校长是日本人,手持一把长刀,动辄用刀鞘恶狠狠地捅砍学生。
  1945年夏,忽一夜间,青岛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庆祝欢呼日本投降的彩色标语横幅,响彻着“日本投降啦!”的欢语笑声和大快人心的鞭炮声。
  几年前,我趁回青岛与家人欢聚之机,特地去青岛几处景点,追思往事,饱览胜景。昔日日寇侵占青岛的标志性建筑“日本神社”旧址上,早已建起花团锦簇的儿童乐园。眼前,明丽和煦的阳光,欢乐嬉戏的孩子,闲步觅食的和平鸽——定格成一帧“战争与和平”,“铭记与珍爱”具象的、永恒的历史画面。我心中默默祈愿:让我们一代代孩子们永远感受眼前的幸福,不再遭遇战争。
  历史是一部最好的、常读常新的教科书。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历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继续在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昂扬旋律的感召下,“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2025年7月7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