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书、相声、快板、京韵大鼓……提起老北京特色文化,这些扎根市井的曲艺活动最具有代表性。8年前,白纸坊街道建功北里社区依托地区文化品牌——天赐曲艺坊,将邻里故事改编成耳熟能详的曲艺节目,不仅为基层治理增添了动力,也让曲艺文化在百姓大舞台中越演越火,而今上到七旬老人,下到学龄孩童,都能拿起板儿、张开嘴,唱出属于自己的京腔京韵。当下,“天赐曲艺坊”迎来8周年,老戏骨们再次登台展演,唱邻里“好戏”。
从群众中走来 接地气
“天赐曲艺坊”活动室位于建功北里社区居委会院内。一进入屋内,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香古色的屏风,罩着红色桌围的专业场面桌,还有著名相声艺术家刘洪沂题写的“天赐曲艺坊”牌匾……二十余平方米的活动室就是一个小型相声剧场。
“天赐曲艺坊”的诞生,源于建功北里社区对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敏锐捕捉。那时,社区里常能听到这样的心声:“吃的喝的都不缺,就缺个能在家门口乐呵乐呵、能吹拉弹唱的地儿。”而在北京,虽有不少演出场地,真正贴近百姓日常生活、能让大家随时参与其中的却并不多。于是,社工李园园和几位热爱曲艺文化的同事一起商量,琢磨着怎样让更多人了解曲艺文化,把精彩演出带到百姓家门口。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园园在参加“周末相声俱乐部”演出活动时,跟专业相声演员张嘉桐聊起了将曲艺搬进社区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后来,在该俱乐部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老师的支持下,2017年8月,这个家门口的“曲苑杂坛”——“天赐曲艺坊”正式成立。
“平台搭建以后,我们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运作模式——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党员主动担当骨干力量,同时积极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全力促进‘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辐射型服务格局落地生根。”曲艺坊负责人郭京蕊介绍道,“组织引领是方式,党员带头是示范,群众参与是目标。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曲艺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每年5场大型专场演出 过足瘾
在过去不久的建军节上,一场“庆八一专场”演出在白纸坊市民活动中心热闹开启,近百位观众在此欢聚,共同享受曲艺视听盛宴。
“院内有对花盆石榴树,茶叶末色养鱼缸,九尺多高夹竹桃,有迎春探春栀子翠柏梧桐树……”相声《夸住宅》表演中,演员们字正腔圆的念白、活灵活现的演绎将场景勾勒得如在眼前,逗得台下观众笑声与喝彩声不断。居民王海峰笑着说,“这些年来,曲艺坊的每场演出我都没落下,还和这些老艺术家们成了朋友。现在啊,没事就爱哼上两句,日子有滋有味。”
一整年里,天赐曲艺坊的乐事从不间断。每年年底,备受期待的封箱演出总能准时登场,节目处处透着浓浓年味,逗得满堂喝彩,更有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到了重阳节,饱含敬老温情的节目轮番上演,有老艺人们特意编排的传统曲艺小段,还有热闹的互动游戏……整个街道都洋溢着温馨和睦。“我们每年至少要开展5场大型演出,由社区确定演出主题,再和张嘉桐仔细协商演出时间与具体内容。”郭京蕊介绍道。每次演出前,社区会提前布置场地,准备演出道具,再备上一壶温开水,让演员心里特别温暖。
八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天赐曲艺坊”带来的视听盛宴,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据统计,“天赐曲艺坊”成立至今,已开展各类演出40余场,服务坊间居民4000余人次。“天赐曲艺坊”不仅走出社区,还走出街道,成为全区叫得响的品牌,同时社区党委与各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共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社区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原创作品登上舞台 够精彩
随着品牌的发展,社区党委支持曲艺坊不囿于演绎现成的经典作品,而是大胆尝试剧本原创,将邻里间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与荧幕。在建功北里社区几位热爱曲艺的工作者和张嘉桐的共同钻研、悉心打磨下,一系列优秀原创作品应运而生,让曲艺艺术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说的是,两位,住在这儿的街坊,一位姓杨,一位姓王……”至今,许多建功北里的居民还记得作品《窗帘约定》里这段朗朗上口的唱词,这是居民杜立生在“天赐曲艺坊”喜迎二十大文化惠民系列展演活动中带来的原创琴书作品,初次登台,便凭借鲜活的邻里故事、地道的生活气息收获满堂彩。而杜立生也借着这次机会,从曲艺爱好者正式成为了台上发光的表演者。
“团队以白纸坊‘窗帘约定’这一特色品牌项目为创作元素,融入社区里发生的真人真事,打磨出了琴书唱段《窗帘约定》。”郭京蕊笑着介绍,“那些邻里互助的暖心细节都被写进唱词里,演的是大家身边事,听的人自然觉得亲切。”
此外,原创作品《事儿妈小传之坊间那些事儿》也广受追捧,这部微短剧以“北京大妈”的形象,讲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系列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人生道理。微短剧由张嘉桐饰演“事儿妈”,街道居民、社区民警也加盟客串,共同演绎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如今微短剧已全网上线3年,热度居高不下,深受全国观众喜爱。
为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原创热情,前几日,张嘉桐特意为社区添置了一批相声书籍——从经典名段选辑到创作技巧解析,品类丰富、内容详实,为爱好者们提供了深耕原创的实用素材。
如今,“天赐曲艺坊”早已成为白纸坊街道曲艺文化的“金字招牌”。社区党委书记徐慧说,未来,社区会一如既往地办好每场惠民演出,深入挖掘更多带着烟火气的原创故事,让更多人爱上曲艺,感受坊间浓情。
记者张怡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