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报
2025-09-09 11:04
本报讯(记者邴美俏)9月5日,西城区力学小学的礼堂格外热闹,来自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化身“科普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把合理用药知识与产品质量安全送到孩子们身边。
用药安全课:守护“小小药片”里的健康
“药品不是零食,一定要在爸爸妈妈和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在随后的安全用药科普课堂上,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用色彩鲜明的图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破解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药误区。
“用温开水送服药品最安全,可乐里的酸性物质、牛奶中的蛋白质都会与药品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工作人员一边展示药品与饮料反应的示意图,一边耐心讲解,还特别强调“饭前吃药”和“饭后吃药”的区别:大部分药品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刺激,而胃黏膜保护剂则需饭前服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以前看到爷爷早上空腹吃药,还以为他记错了时间,现在才知道是有道理的!”三年级学生小王恍然大悟,决定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
课堂最后,工作人员呼吁同学们担任“家庭用药小监督员”,提醒家长定期清理过期药品,遇到用药疑问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共同守护家庭用药安全。
质量消费课:教孩子做“聪明小买家”
“大家看这个案例,有小朋友网购文具后发现是劣质产品,最后通过12315平台成功维权了。”用药安全课后,工作人员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场景,用动画短片和真实案例,生动讲解了产品质量鉴别、食品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针对孩子们可能遇到的零食过期、文具不合格、网络购物纠纷等问题,工作人员逐一拆解,教大家识别“三无产品”标识、留存消费凭证,还现场演示如何通过12315平台反馈问题。
互动问答环节掀起阵阵热潮。“原来买东西还要看这么多‘门道’!”三年级学生小李认真地和同学分享,“以后我网购文具,就知道怎么判断商家资质了。”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西城区“质量月”系列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未成年人普及消费维权知识,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同时带动家庭关注质量安全,扩大“质量月”的社会影响力。
“据悉,我区作为教育资源密集区,中小学生群体规模大,保障儿童健康权益是区域民生工作的重点。”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科普课堂同步开展,正是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需求,推进安全知识进校园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整合药品监管科、基层市场所等多方力量,结合“药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重要节点,常态化开展校园科普活动,通过“小课堂”传递“大安全”,让专业知识变得接地气、易消化。
接下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围绕儿童、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定制更多精准化的科普宣传方案,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的多维度宣传模式,推动安全知识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全民健康安全意识,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城、健康西城筑牢防线。